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论文重合率自检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中国科技核心收录证明(2023版)
合成化学写作规范2023
中图分类表
         友刊展示
快速检索
  当期目录  
合成化学
2023年 第3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3-08-20

目录
研究论文
快递论文
研究简报
综合评述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合成化学  2023年 31卷 8期  刊出日期:2023-08-20
 
目录
31(8)目录
2023, 31(8): 0-0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354 KB)  ( 12 )
摘要
研究论文
新型水溶性吲哚花箐的合成及光谱性能研究
陈正军, 丁尚丽, 吕佳佳, 杨明焱, 高杰, 李洪玉, 罗俊俊, 袁泽利
2023, 31(8): 573-579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2118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0 KB)  ( 6 )
摘要
近红外(NIR)荧光染料在体内成像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在各种化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近红外波长可以穿透到更深的组织,具有更低的自发荧光,对体内成像至关重要。到目前为止,最著名、应用最广泛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吲哚菁绿(ICG),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和安全性。但由于其荧光量子产率低、荧光寿命短、光稳定性差和化学稳定性差等问题阻碍了ICG在化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因此,开发光学性能优异的近红外荧光染料是非常有意义的。以2,3,3-三甲基-3H-吲哚和三溴丙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原料,合成得到了吲哚季胺盐(2)。用2与3-(羟基亚甲基)-2-氯环己-1-烯(1)缩合得到IR780类似物(3),再将3分别与3个芳基硼酸经Suzuki反应制备得到3个新型水溶性吲哚花箐染料(4~6)。上述中间体及目标染料经1H NMR、 13C NMR和HR-MS结构表征,并对中间体3及目标染料(4~6)的光谱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个吲哚花箐染料分子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处于近红外区的吸收和发射性能,且化合物4(Φ?=0.67%)和化合物6(Φ?=0.52%)具有较高的单线态氧收率。
4,4'-二(羟甲基)联苯的合成、表征与机理探究
杨涛, 唐璇, 薛珊, 周宛欣, 成西涛
2023, 31(8): 580-586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2101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849 KB)  ( 18 )
摘要
4,4'-二(羟甲基)联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合物或新型功能性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性。通过对其合成方法及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以期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以4,4'-二(氯甲基)联苯为原料,经水解生成苄醇类化合物4,4'-二(羟甲基)联苯。采用1H NMR, IR和HPL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溶剂、水解剂、配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种类对产物含量和收率的影响。优化了4,4'-二(羟甲基)联苯的合成工艺,提出了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聚乙二醇作为催化剂,可与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络合,增强了亲核试剂的反应活性,提高了反应速率。在以PEG-600为催化剂,乙腈为溶剂,KOH为水解剂,配料比n(BCMBP):n(KOH)=1.0:3.0, V(乙腈):V(H2O)=10:1, 78 ℃下反应12 h的优化工艺下,粗产品HPLC含量可达97.2%,收率93.9%。
一种靶向DAT的氘代正电子探针的制备与表征
胡潜岳, 唐婕, 方毅, 刘春仪, 陈正平
2023, 31(8): 587-594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3080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2727 KB)  ( 19 )
摘要
多巴胺转运体(DAT)是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靶点。目前广泛应用的DAT探针[18F]FP-CIT在N-位易裂解出放射性代谢物,影响成像准确性。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N-位烷基氘代探针[18F]7,有望减缓代谢提高显像准确性。合成方法为:化合物1经过氘氢交换、还原、磺酰化和亲核取代等反应得到化合物5, 化合物5与化合物6发生亲核取代得到化合物7。化合物3经磺酰化后得到化合物8,再与化合物6发生亲核取代得到化合物9,最后经磺酰化得到化合物10,所有化合物经过质谱和核磁表征。标记采用18F-与10亲核取代得到探针[18F]7。 [18F]7在磷酸盐缓冲液和胎牛血清中6 h内稳定,其脂水分配系数为2.2,有透过血脑屏障的潜力。简便的标记方法及良好的理化性质为[18F]7的PET成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新型N-杂环卡宾汞(银)配合物的合成与抑菌活性
罗杰伟, 张仕禄, 赵波
2023, 31(8): 595-602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2148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794 KB)  ( 29 )
摘要
为N-杂环卡宾金属配合物在化药物化学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合成了1-丁基-3-(2-甲基-8-丁氧基喹啉)咪唑六氟磷酸盐(L)和1-苄基-3-(2-甲基-8-丁氧基喹啉)咪唑六氟磷酸盐(M),并与金属阳离子配位反应,得到新型N-杂环卡宾金属配合物(L-Hg、 M-Hg和M-Ag),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X-ray单晶衍射表征。单晶结构结果分析表明:配合物L-Hg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汞原子与2个卡宾C原子配位形成直线结构;配合物M-Hg为三斜晶系、P-空间群,Hg原子与2个配体卡宾碳原子形成二配位体结构;配合物M-Ag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g原子分别与卡宾C、 O原子、喹哪啶N原子以及Ag原子配位,形成少见四配位双核银卡宾化合物。通过最低抑菌浓度法发现M-Ag的抑菌浓度约为0.1 mg·mL-1。
快递论文
铜催化串联反应一锅合成吲哚螺四氢喹啉酮衍生物
钟雪, 何菱
2023, 31(8): 603-609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1001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642 KB)  ( 18 )
摘要
吲哚螺四氢喹啉衍生物是生物活性小分子的重要结构单元,具有较大的成药潜力,但吲哚螺四氢喹啉的合成策略十分有限。以硝基取代的吲哚烷酮衍生物为底物,乙酰丙酮钼和三氟甲烷磺酸铜为催化剂,三苯基膦为还原剂,甲苯为溶剂,合成了新型吲哚螺四氢喹啉酮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结果表明:该反应可能经过了硝基还原、氮宾插入和双键重排过程。
杂环类锌基光刻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吴蓉, 赵炜珍, 王公应
2023, 31(8): 610-616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3036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666 KB)  ( 7 )
摘要
随着微电子行业的高速发展,光刻胶在IC制造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金属氧簇光刻胶以高吸收性、尺寸小且易于调控的优势受到青睐。在常温下设计合成了以二水乙酸锌为金属源,2-巯基-1-甲基咪唑为配体的含杂环的锌氧团簇化合物Zn-2-MMI,其结构由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分析确证。结果表明:该材料尺度较小(1~2 nm),有助于得到高分辨图案;热稳定性能满足一般光刻的技术要求。通过高斯计算得到HOMO(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值较低(-6.64 eV),表明Zn-2-MMI具有一定的光化学反应潜力。在深紫外波长下进行曝光后,Zn-2-MMI光刻胶能在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和异丙醇中得到正负显影特征的图案;该光刻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45.5 mJ·cm-2),表明了Zn-2-MMI具备作为新一代光刻候选材料的潜力。
鹅去氧胆酸关键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
王盈盈, 孙彬, 金灿
2023, 31(8): 617-623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2168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706 KB)  ( 9 )
摘要
鹅去氧胆酸是临床上治疗肝胆类疾病的重要药物。对合成鹅去氧胆酸的关键中间体3α-羟基-6-烯胆烷酸甲酯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以猪去氧胆酸为原料,经甲酯化后,首先采用大位阻硅醚选择性保护3-OH,再通过Fe(NO3)3/4-OH-TEMPO/NaCl/O2体系氧化6-OH,最后经脱硅醚保护、腙化和脱腙反应合成目标产物,总收率为55.21%。相比传统方法,该工艺路线提高了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且总收率高等特点。
研究简报
普克鲁胺中间体3-氟-4-异硫氰酸根-2-三氟甲基苯甲腈的合成
刘双双, 侯静, 王娟, 詹乐武, 李斌栋
2023, 31(8): 624-629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2125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637 KB)  ( 8 )
摘要
普克鲁胺是新一代雄激素受体拮抗剂,3-氟-4-异硫氰酸根-2-三氟甲基苯甲腈作为药物普克鲁胺的重要中间体片段,对普克鲁胺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以2-氟三氟甲苯为原料,经羧基化、酰胺化和Hofmann重排反应得到关键前体化合物2-氟-3-三氟甲基苯胺(11), 11再经溴代、氰基取代、水解和氨基氧化得到普克鲁胺中间体3-氟-4-异硫氰酸根-2-三氟甲基苯甲腈,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该合成路线总收率为36%,实现了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便和收率较高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烯酰吗啉衍生物的合成
刘娟, 张晨曦, 李庆, 万东升, 王加辉, 薛志勇
2023, 31(8): 630-635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2115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597 KB)  ( 12 )
摘要
烯酰吗啉衍生物通过在烯酰吗啉原有的结构中引入羧基基团,能够与蛋白质分子发生酰化反应或重氮化反应,可以与大分子载体蛋白进行偶联,在杀菌方面具有更好的潜在价值。以烯酰吗啉和叔丁醇钾为原料,通过酯化水解、引入哌嗪-1-羧酸叔丁酯、三氟乙酸水解、引入4-溴丁酸叔丁酯和三氟乙酸水解五步反应,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烯酰吗啉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并对关键合成工艺水解试剂种类以及最佳试剂用量、最佳投料比(物质的量之比,下同)和反应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水解试剂为叔丁醇钾时,烯酰吗啉酯化水解收率最佳,且烯酰吗啉与叔丁醇钾的最佳投料比为1:6时,反应收率为87%。引入4-溴丁酸叔丁酯至反应中时,温度为100 ℃时收率最高,为85%。当水解试剂在脱酸酐基团反应中为三氟乙酸,且三氟乙酸用量为2 mL时,反应效果最好,产品收率为95%。
螺[3,2’]吡咯烷氧化吲哚的化学拆分
黄志诚, 邹滢, 宋祥家, 田芳, 王立新
2023, 31(8): 636-640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1251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491 KB)  ( 7 )
摘要
对螺[3,2’]吡咯烷氧化吲哚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拆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手性拆分试剂种类,手性拆分试剂用量以及结晶溶剂的优化,最终以(-)-DDTA为拆分剂并以43%收率,94% ee实现了1-苄基螺[3,2’]吡咯烷氧化吲哚拆分。本文为获得这类手性的候选生理活性物质提供了新的方法。
综合评述
氘代抗心血管病药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陈贤勇, 周顺, 金鑫, 葛真真, 周鸣强, 赵建强, 陈永正, 袁伟成
2023, 31(8): 641-650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2140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683 KB)  ( 12 )
摘要
对药物分子进行氘代化是目前新药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而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病患众多,难以治愈且死亡率高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考虑到氘代药物具有降低药物代谢速率、延长半衰期及降低毒性等优点,开发新型的氘代抗心血管疾病药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氘代抗心血管疾病的合成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高血压药、血脂调节药、抗凝血药和离子通道调节剂。
阿伐那非及其有关物质研究进展
吴小霞, 赵梦梦, 刘虎, 孙允凯
2023, 31(8): 651-662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2108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2051 KB)  ( 26 )
摘要
阿伐那非作为高选择性的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有效药物。阿伐那非易受环境影响,在酸碱性、氧化和光热条件下发生降解产生降解物,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副反应且产生有机杂质。为了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性,必须将有关物质控制在限度范围内,同时建立针对性检测方法以测定阿伐那非含量及鉴定有关物质。本文对阿伐那非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概述,同时分析了用于准确检测阿伐那非的含量的HPLC法以及基于QbD的HPLC法;液相和其他技术联用的LCMS-IT-TOF、 LC-MS/MS和LC-QQQ-MS方法能在测定其含量的同时鉴定物质结构。
 
  微信公众号
  新闻公告
关于《合成化学》编辑部座机暂时无法接听的通知
文章更正函(稿件编号20047)
感谢有你们!来自《合成化学》感谢信
多样性催化体系对合成化学领域的推动作用不可估量
深耕合成十三载,文献为师不懈怠
青年化学教师应重视吸引本科同学参与科研工作
一名青年化学工作者眼中的新药研发浪潮
新药研发:一项多学科协作的伟大团队工程
蒙脱土中“脱颖而出”的催化剂
十年磨一剑,新药创制初现峥嵘——蔡志强老师回顾十年新药创制路
关磊老师浅谈配位聚合物的自组装构建策略
会议信息分享:有机人名反应机理解析&合成工艺
投稿早计划,避免“打堆堆”
编委喜讯:海南大学王博教授入选海南省“南海名家”育才计划
喜讯:编委刘雄利教授入选贵州大学自然科学青年英才计划特聘岗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知网
  友情赞助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版权所有 ©2015《合成化学》编辑部   蜀ICP备05020035号-2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