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白桦脂酸的水溶性和稳定性,以白桦脂酸苷元为起始原料,对其28-COOH进行甲基化修饰后制得白桦脂酸-28-羧甲酯(1)。分别以D-半乳糖、D-氨基葡萄糖等为起始原料,通过对糖羟基保护与去保护,得到一系列单糖、二糖片段。通过三氯乙酰亚胺酸酯途径合成的糖片段对1的3-位羟基进行修饰,合成了3种白桦脂酸糖苷化衍生物2~4,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采用MTT法测试了2~4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4在不同浓度下对A549细胞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4在浓度1×10-3 mmol·L-1时抑制率最高,达到(91.07±0.18)%。
利用Sonogashira偶联反应,以1,1¢-二碘二茂铁(I-C5H4FeC5H4-I), 1,1¢-二碘联二茂铁(I-C5H4FeC5H4-C5H4FeC5H4-I)和2-乙炔茚(Ind-C≡CH)为原料,设计合成了6种新型二茂铁茚基化合物I-C5H4FeC5H4-C≡C-Ind(1,Ind为茚基), Ind-C≡C-C5H4FeC5H4-C≡C-Ind(2), I-C5H4FeC5H4-C5H4FeC5H4-C≡C-Ind(3), Ind-C≡C-C5H4FeC5H4-C5H4FeC5H4-C≡C-Ind(4), C5H5FeC5H4-C≡C-C5H4FeC5H4-C≡C-Ind(5), Fc-C≡C-C5H4FeC5H4-C5H4FeC5H4-C≡C-Ind(6,Fc为二茂铁基),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MS(ESI)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其中化合物1~3的晶体结构为首次报道。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化合物1~6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取代基对调控二茂铁茚基衍生物二茂铁基之间的电子交互作用显著。单二茂铁茚基衍生物1和2中分别引入不对称和对称的共轭取代基团后,二茂铁基的氧化电位值升高。联二茂铁茚基衍生物3和4二茂铁基之间的电子交互作用基本不受取代基的影响。在乙炔桥相连接的取代二茂铁茚基衍生物5中,受金属-金属间距增加的影响,两个二茂铁基之间的电子交互作用减弱。不对称地引入二茂铁乙炔和乙炔茚取代基后,联二茂铁茚基衍生物6的两个二茂铁基之间的电子交互作用明显减弱。
以苦参碱为原料,经Vilsmeier-Haack反应、环加成反应和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嘧啶并苦参碱衍生物(2, 3a~3k),其结构经 1H NMR、 13C NMR和 HR-MS(ESI)表征。采用MTT 法测定了化合物2和3a~3k对人宫颈癌(HeLa)和人乳腺癌(MCF-7)瘤株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2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好,IC50值为4.571 μmol·L-1,但弱于顺铂(3.652 μmol·L-1); 3h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好,IC50值为3.650 μmol·L-1,与顺铂(3.506 μmol·L-1)相当。
以没食子酸甲酯为原料,通过甲基化、还原反应制得牡蛎中的活性小分子DHMBA,并进一步通过PCC氧化、缩合反应合成其含氮衍生物(4a~4d);为进行构效分析,分别选用与DHMBA分子结构相近的丁香醛和2,3,4-三羟基苯甲醛作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制得一系列含氮衍生物(5a~5d)和(6a~6d),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滤纸片法测试了化合物2~6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10~40 mg·mL-1内,化合物4~6对受试菌种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4b、 6b和6d的抑菌活性最为显著。
利用拼合原理,以不同碳数的烷烃链为连接臂,将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大黄酸与降血脂药烟酸偶联,得到相应的新型大黄酸烟酸偶联物(3a~3e),其结构经1H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比浊法测试了3a~3e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以吐温40(T-40)为碳源,通过两步溶胶-凝胶法制得SiO2/T-40干凝胶;干凝胶经温和炭化处理制得C-SiO2复合物;以C-SiO2复合物为介孔模板和硅源,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微孔模板,钛酸四丁酯为钛源,成功制备出多级孔道钛硅分子筛(HTS-1),其结构和性能经FT-IR、 XRD、 UV-Vis、 SEM、 ICP-OES和N2吸附-脱附表征。结果表明:HTS-1具有有序的微孔结构,以及相互连接的介孔以及大孔结构,且其介孔/大孔尺寸可通过T-40的加量调节;HTS-1在大分子有机硫化物的选择氧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以2-氯硒基苯甲酰氯为原料,合成了2-((2-氧代丙基)硒基)-N-(4-乙基苯基)苯甲酰胺(3),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HR-MS(ESI)和XRD表征。结果表明:3(CCDC: 1944723)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8.0933(6) Å, b=9.4337(2) Å, c=9.8684(3) Å, β=91.797(3)°, V=1683.57(8) Å3, Z=4, Dc=1.421 g/cm3, F(000)=736.0, Rgt(F)=0.0422, wRref(F2) =0.1145, S=1.028, μ=3.068 mm1。用MTT法测得3(100 μg/mL)对食管癌细胞(EC109)的体外增殖抑制率为14.94±0.60%。
报道了一种合成手性中间体(3R,5R)-3,4,5-三羟基环己酮的新方法。首次以(-)-莽草酸为起始原料,经苯甲酰化、双键氢化、选择性还原甲酯、羟基碘代、碘代烃消除、双键双羟化、片哪醇断裂等步骤,以44.9%的总收率合成了(3R,5R)-3,4,5-三苯甲酰氧基环己酮,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及MS等确证。
针对顺北油田井筒举升过程中,随温度逐步降低,沥青质及蜡质颗粒逐渐聚集、沉淀析出的问题,以顺丁烯二酸酐和二乙醇胺为原料,采用“伪一锅法”合成了端羟基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胺,并对其末端活性基团进行改性,合成了一种新型超支化表面活性剂(HMPS)。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差热-热重、元素分析及凝胶渗透色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将HMPS与重芳烃油、异戊醇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沥青分散剂,该分散剂对顺北油田井筒取样沥青具有良好的溶解分散性,在50、 70和90 ℃条件下,10 g沥青质分散剂对2 g沥青的溶解率依次为85%、 99%和100%。
探索了一条全新的盐酸埃罗替尼的公斤级合成路线。以2-氨基-4,5-双(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甲酰胺环合,POCl3氯化,最后与间乙炔苯胺胺化后成盐制得盐酸埃罗替尼,总收率72.9%,纯度99.84%,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MS(ESI)确证,并探讨了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合成工艺的影响因素。
以靛红衍生的三氟甲基亚胺与硝基异噁唑苯乙烯为原料,在有机碱DABCO催化作用下,发生[3+2]环加成反应,获得合成了15个新颖的异噁唑拼接三氟甲基螺环吡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3a~3o,产率71%~90%, dr值>20/1, 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化合物3f的相对构型通过单晶进一步进行了确定。该类化合物含有连续4个立体中心,包括一个螺环季碳中心。
针对目前超深超高温井固井过程中水泥浆悬浮稳定性差、综合性能不足的问题,基于水泥浆高温沉降失稳机理分析,用2-丙烯酰胺基- 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 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合成了一种四元共聚物悬浮剂P(AADN),其结构和性能经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环境扫描电镜等表征。结果表明:悬浮剂水溶液呈现均匀的交联网架结构且热稳定性良好;在200 ℃下,P(AADN)加量为0.5%时,水泥石上下密度差小于0.02 g/cm3;同时,水泥浆体系流变性、稠化性能等均良好,可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醚及其类衍生物是有机化合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生物活性分子、药物和天然产物中也存在醚类结构。近年来通过醚类分子(包括环醚和非环醚)的α-位C(sp3)–H官能化来合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醚类衍生物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本综述从醚α-位C(sp3)–H官能化所需的反应条件出发,对2017年到2020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