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4,4'-联苯二羧酸(H2BPDC)和4,4'-联吡啶(BPY)作为混合有机配体,Zn(II)或Co(II)作为中心金属离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两种新型配合物[Zn3(bpdc)3bpy]n(1, CCDC: 1843824)和[Co3(bpdc)3bpy]n(2, CCDC: 1887332),其结构和性能经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PXRD)、热重分析(TG)和N2吸附/脱附测试表征。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具有相似的三维孔状结构,由Zn(II)或Co(II)以四配位和六配位呈现四面体和八面体空间几何构型;1和2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77 K,氮气吸附条件下,配合物1的BET比表面积为5.584 m2/g,吸附总孔体积为0.024 cm3/g,吸附平均孔径为13.932 nm。
以噁唑啉和苄溴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卡宾前体盐中间化合物。该前体盐与Pt(COD)Cl2在乙腈中回流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轴手性的噁唑啉-铂卡宾络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X-ray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只能得到(aS,S)构型的轴手性噁唑啉-铂卡宾络合物。
以噻唑烷二酮和取代芳香醛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噻唑烷二酮衍生物(1~11),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 MS(ESI)和元素分析表征,并考察了1~11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曲酸。初步构效关系分析表明:5-(4-羟基-3-甲氧基苯亚甲基)-2,4-噻唑烷二酮(8)抑制效果最强(IC50=0.12±0.03 μM)。选择化合物8进行了抑制动力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8为竞争性抑制剂,其抑制常数Ki为0.54 μM; 8能够和酪氨酸酶铜离子活性中心相互作用,从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与Li2CO3反应制得AMPSLi单体,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基膜条件进行原位聚合,加入乙二醇二甲醚(DME), 1,3-二氧戊烷(DOL)作为增塑剂,制备了一种聚阴离子单离子导体凝胶电解质。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化学稳定窗口与迁移数表征。结果表明:单离子导体凝胶电解质具有2~4.5 V的宽电化学稳定窗口以及高达0.74的锂离子迁移数。采用磷酸铁锂(LFP)作正极,金属锂作负极,PVDF-HFP-PAMPSLi单离子导体作为电解质组装电池。在不加入锂盐时,电池在2 C电流密度下具有125 mAh·g-1的高比容量和超过500次的循环次数;在5 C的高电流密度下具有100 mAh·g-1的比容量与超过300次的稳定循环能力,并保持接近100%的稳定库伦效率。
通过氢解,偶联及浓盐酸脱保护合成了10种新型的氟喹诺酮衍生物(A1~A6, B1~B4),总收率50%~65%,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和MS(ESI)表征。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四联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3种供试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化合物A1和A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最好,微弱于左氧氟沙星;A5对四联球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
报道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镍催化吲哚化合物和卤代全氟试剂,实现吲哚2-位C—H的二氟烷基化和全氟烷基化的反应。在该催化体系中,不论是N-取代吲哚衍生物,还是N-非取代的吲哚衍生物,均可获得较高收率。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反应归属自由基途径。
以2,5-二溴烷氧基苯为起始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以烷氧基取代苯环为核,双氰基茚满二酮为端基,噻吩或并噻吩为π桥的两个新型非共价键构象锁定型有机小分子PTIC和PTTIC,其结构和性能经1H NMR, 13C NMR, UV, CV, DSC和GIWAXS表征。结果表明:在分子内非共价键作用力作用下,PTIC和PTTIC均表现出良好的共平面性和结晶性。
以1,2,3,4-四氢异喹啉为原料,先依次与二碳酸二叔丁酯、亚氯酸钠反应得到N-Boc-1,2,3,4-四氢-1-异喹啉酮,再和芳基格氏试剂反应得到分子内不对称还原胺化反应的底物,最后以ax-Josiphos为手性配体,[Ir(COD)Cl]2为金属前体,在Ti(OiPr)4和40%HBr溶液组成的催化体系中合成了8个手性1-芳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表征。该路线提供了一种以廉价1,2,3,4-四氢异喹啉为原料高效合成手性1-芳基四氢异喹啉类衍生物的新方法,为索利那新等药物的合成提供了新路径。
为得到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更好的丹皮酚衍生物,在2-位苄基取代的基础上,以丹皮酚为原料,经苄基化,肟化及醚化合成了5个新型的苄基丹皮酚肟衍生物(4a~4e),其结构经1H NMR, IR和HR-MS(ESI)表征。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表明:4a~4e(AIR: 13.87~21.50%)的活性均强于对照药阿司匹林(AIR: 11.14%),其中化合物4c(AIR: 20.76%)和4e(AIR: 21.50%)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显著,具备进一步研究的潜力。
采用反向悬浮聚合法,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过硫酸钾(KBS)作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作交联剂,制备了一种非包覆遇水膨胀型自修复剂LF-1,其结构经SEM和IR表征。结果表明,LF-1分散均匀,表观形态呈多孔、粗糙褶皱状。将2%LF-1加入水泥浆中,水泥浆流动度为20.1 cm,失水52 mL,稠化时间217 min;用5000 mg/L的盐水养护造缝水泥石,12 h内即无渗透性;水泥石24 h抗压强度为16.1 MPa,抗折强度为4.92 MPa。
2-巯基-S-硫代苯甲酰乙酸(TBTGA)作为一种相对经济的链转移剂,可对活性较高的单体(MAMs)发生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提供较好的控制性,但是目前针对该链转移剂的研究较少。选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作为单体,通过改变TBTGA的含量,得到一系列产物,并与普通自由基聚合得到的产物进行对比,探究TBTGA对甲基丙烯酸甲酯RAFT聚合及产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BTGA含量的增加,RAFT聚合所得PM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且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越来越窄。这说明随着TBTGA的增加,PMMA分子链的分散性变窄,证明TBTGA对MMA发生RAFT聚合具有良好的控制性。
以1,5-二氟-2,4-二硝基苯和3,4,5-三甲氧基甲苯为起始原料,经环化、甲基化、硝化和去甲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杯芳烃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15N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
以2-氯-1,3-二(2,4,6-三甲基苯基)咪唑盐酸盐(IMesCl-Cl)作缩合剂,熊(鹅)去氧胆酸为原料,直接与甘氨酸乙酯盐酸盐反应,采用一锅法制得关键中间体甘氨熊(鹅)去氧胆酸乙酯2a和2b; 2a和2b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合成了甘氨熊(鹅)去氧胆酸3a和3b,总收率超过83%,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确证。
6-溴咪唑并[1,2-b]哒嗪-3-甲酸是一种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其合成方法尚无文献报道。本文以水合肼和马来酸酐为起始原料,在酸催化下发生缩合反应,再与三溴氧磷进行溴代,与氨水发生氨解反应,再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进行亚胺化反应,与溴乙酸乙酯缩合成环,最后发生碱水解共6步反应制得6-溴咪唑并[1,2-b]哒嗪-3-甲酸,总收率52.0%,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元素分析确证。该合成路线具有方法新颖、操作简便、收率高、无需柱层析分离纯化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