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并整理了102个蒽醌化合物以及对应抗肿瘤活性和毒性,建立QSAR和分子对接模型。以1,4-二羟基蒽醌为基础,设计具有磺酰基和胺烷基结构的新型蒽醌衍生物。利用模型对所设计的衍生物进行筛选,经两步反应合成了11个潜在的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B1~B11),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 表征。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对DU-145和HELA癌细胞均显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B6和B11对DU-145有显著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6.88 μM和5.48 μM。
为了寻找高效、毒性小的抗肿瘤药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喹唑啉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 MS(ESI)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法(MTT法)测定了化合物3a~10c对人盲肠腺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 和人高转移性肝癌细胞(MHCC-97H)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4-位为氨基苯甲基丙二酸二甲酯时(3a~6c),化合物的肿瘤抑制作用比其相应水解产物(7a~10c)更强;氨基在苯甲基丙二酸二甲酯间位时,抑制活性明显优于对位取代。其中,5c对HCT-8、 A549及MHCC-97H的抑制活性较显著,IC50值分别为13.613 μmol/L, 13.578 μmol/L和25.804 μmol/L。
以3,3-偕双硅醛和(S)-叔丁基亚磺酰胺为原料,经7步反应,以20.2%和29.5%的收率合成了偕双硅α-氨基酸(12)和偕双硅β-氨基醇(14)。其中,14可进一步以50%的收率转化为相应的手性单噁唑啉配体(15),产物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绝对构型经XRD确证,光学纯度由HPLC手性OD柱测定。
采用汇集式合成策略,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乙酰化、 溴代、消除、硅炔基化、脱除保护基制得(2R,3R) -6-乙炔基-2-(羟甲基) -3,6-二氢-2H-吡喃-3-醇(5);以薯蓣皂苷元为原料,经磺酰化、叠氮化制得叠氮化薯蓣皂苷元8;以5和8为原料,经Click反应合成薯蓣皂苷元-葡萄糖C-苷类似物(9),收率74%,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以及HR-MS(ESI)表征。
以4,4'-(蒽-9,10-二基)二苯甲酸和NaOH为原料,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离子晶体[Na+(L-)]·7H2O(1, L=4,4'-(蒽-9,10-二基)二苯甲酸, CCDC: 1993840),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 P-1空间群的三斜晶系,晶胞参数a=6.8552(5) Å, b=7.1529(5) Å, c=16.1933(12), α=77.314(6)°, β=86.573(6)°, γ=82.295(5)°。室温固态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在380 nm 激发态下,配合物1在456 nm处具有很强的发射峰,荧光量子产率为39.4%;加热后,发射峰从蓝光红移至绿光,晶体颜色从绿色透明晶体变成淡黄色不透明固体,具有热致变色行为。
以4-哌啶甲酸为原料,经酯化、烷基化、酯水解、酰化、脱水和还原反应合成中间体N-苄基-4-哌啶甲醛8;再以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缩合、还原、分子内环化反应合成中间体5,6-二甲氧基-1-茚酮9;最后中间体8和中间体9经缩合、还原反应后成盐合成了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盐酸多奈哌齐,总收率56.8%,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该路线具有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便、收率较好等优点。
手性1,2-二(2-甲氧基苯基)-1,2-乙二胺可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金属配体前体广泛应用于多种有机合成反应之中,其可以消旋体为原料通过拆分得到。以廉价易得的邻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重点针对亚胺中间体还原过程中反应条件苛刻、后处理复杂等问题,首次利用Mg作为还原剂,在室温下,以93%的分离收率得到关键中间体3。通过该关键步骤的放大实验(92%),进一步评价了该方法的应用潜力。
采用浸渍法制备水滑石(LDH)负载路易斯酸催化剂,并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以芳香醛、丙二腈及苯甲酰乙腈为原料,LDH负载路易斯酸为催化剂,超声辅助快速合成4H-吡喃衍生物。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催化剂、溶剂、超声时间、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催化剂循环等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下,LDH/ZnCl2催化5 min即可合成4H-吡喃衍生物(4a~4i),产率82.8%~98.2%;扩大原料用量至克级,4a产率94.6%,且催化剂循环5次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性能。
以2-溴-9-芴酮为原料,经亲核加成、取代、氧化还原、氧化反应合成B-[9,9-双(4-甲基苯基)-9H-芴-2-基]硼酸,其结构经1H NMR确证。采用响应面法重点对氧化还原步骤进行优化。确定较优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5.4 h,催化剂用量为0.4 eq.,反应温度为108 ℃,目标产物收率92.15%,相对误差0.54%。
聚甲醛二甲醚(PODE)添加到柴油中,可以减少不完全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在不同温度下,以HZSM-5为催化剂,三聚甲醛(TOX)和甲缩醛(DMM)为原料,加入不同含量的水以模拟甲醛原料水含量(0~10 wt%)对PODE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甲醛/甲缩醛摩尔比的条件下,随着TOX中水含量的增加,TOX和DMM的转化率变化不明显,而产物中PODE3-8的含量则明显降低,从无水时的39.55%减少到3 wt%水时的32.09%, 10 wt%水时的23.66%。同时,发现MeOH等的含量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明显增加,由无水时的0.53%增加至3 wt%水时的2.82%和10 wt%时的4.42%。进一步研究表明:反应体系中的水与MeOH的生成密切相关。通过物料衡算证实PODE合成过程中的水主要与DMM反应生成MeOH。
C—H键的直接官能化是近年来有机化学的热门研究领域,具有合成步骤短、原子经济性高等优势,符合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其中苄基位C—H键直接胺化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氮源、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等3个方面,对该领域近5年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突出其在催化方式、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底物、产率、选择性等方面的创新和优势,并对今后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在含氮有机化合物中,咪唑并[1,2-a]吡啶广泛应用于光学、材料科学和有机金属学等领域中。此外,这种结构还具有抗病毒、抗菌、杀菌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通过有机光催化咪唑并[1,2-a]吡啶3-位C—H键官能化构建C—C键的方法,因条件温和、对环境绿色友好等优点,已经成为合成官能化有机分子的有力策略。综述了自2016年来,有机光催化咪唑并[1,2-a]吡啶3-位C—H键官能化为C—C键的相关研究。